声部的官员们相互配合,奏出和谐的乐章。
九部直接管理上百中级官员,这些中级官员就像是帝国大厦的中层梁柱,支撑着整个体系的运转。
上百中级官员又各自管理着十多万低级官员,低级官员们如同遍布帝国大地的毛细血管,将各项政策和指令传递到每一个角落。
最后,由十多万低级官员管理着数十万底层吏员,这些底层吏员则是真正与百姓接触的人,他们负责执行各种具体的事务,如收税、治安、缉盗捕匪、维持秩序等等。
就是通过这种层层放大、环环相扣的管理方式,皇帝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住庞大的大秦帝国,让整个国家正常有序地运行。
在这个庞大的管理体系中,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所有的官员都在使用纸币。纸币在大秦帝国已经逐渐普及应用,官员们用它来购买生活物资,是他们财富的主要衡量标准。
起初,很多人对纸币的价值心存疑虑,毕竟它不像金银那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发现纸币真的可以购买到各种生活物资,无论是粮食、布匹还是其他生活用品。
当纸币锚定生活物资这个秘密不再是秘密后,整个帝国的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百姓们开始逐渐接受纸币,商业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。
纸币的流通就像是一股清泉,让帝国的经济之河更加顺畅地流淌,也为帝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大秦帝国终于不缺钱了。
守旧势力利用以前积累的人脉,说动中低层与他们有关系的官员,让中低层官员疏通关系,让守旧势力可以购买内务府出售的工厂,但他们工厂到手后,按照大秦的操作,果然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工业产品,这让他们忘忽所以膨胀了,过早的想要快速回本,毕竟纸币他们还是不信任。
家里储备的金银铜,都被帝国银行兑换走了,内务府虽然收的是纸币,可那些纸币,却是他们用金银铜兑换来的,内务府卖工厂,反而坐实了他们的猜测,更加认为纸币只揽财的工具。
这才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回本,不听官府的指令,不向灾民捐赠物资外,还拒收秦纸币,只收铜钱,还有金银等贵金属。
第999章 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!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